东阳公安检察建立侦捕诉协作机制攻难案纠错案效率大增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范跃红 张艳
本报讯
一名杀死昔日老师的犯罪嫌疑人,由于检察机关提前介入,及时发现其患有精神分裂症,由此避免了一起错案。一名盗窃他人存折的犯罪嫌疑人诬陷他人,最终被检察官识破,无罪者被释放,错案被纠正。这是今年来东阳市检察院依托年初试行的侦查批捕起诉协作机制,避免、纠正错案的两起典型事例。 据东阳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,到今年“十一”长假前,该院20多起疑难复杂案件提前得以高质量办结,也离不开侦查批捕起诉协作机制的效用。 今年4月25日下午,东阳市吴宁镇人民路发生一起凶杀案:吕昆阳因琐事与自己的中学老师金某发生争执,继而将金某杀死。吕随即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。东阳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陈旌德在接到警方的通知后,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。通过听取案情介绍,审阅讯问笔录和证人证言,勘查现场,参加公安机关的案情分析研究,陈旌德及时提出对吕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意见。经过省市两级鉴定,证实吕昆阳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,无刑事责任能力。据此,7月31日,东阳市检察院依法对吕昆阳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。 东阳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许可介绍说,今年前9个月,东阳市检察院已经以多种方式提前介入20多起重大、疑难复杂案件,及时对案件的实体、程序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,有效地引导了公安机关的侦查。同时,该院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相互协作,使案件得以及时顺利地起诉,办案时间也比以前节省1/3。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,一份《关于加强刑事诉讼工作联系,规范执法活动的若干规定》正式下发到检察院、公安局的相关科、所、队执行。同时,检察院制定的《侦查监督工作与公诉工作相衔接的若干规定》也开始正式运行。“侦捕诉协作机制由此在更规范的轨道上运行,必将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。”许可充满信心地说。
|